永利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永利官方网站 -> 正文

【强师德·铸师魂】刘洪刚:以学术为志,以育人为业

时间:2024-03-17 浏览量:

刘洪刚,男,1985年出生于四川威远,中共党员,法学博士,现为永利集团准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民主)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合著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级社科基金项目2项、校级项目多项。2023年入选陕西省三秦英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和304am永利集团“翱翔新星”人才计划。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不忘立德树人初心,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育人工作全过程,师德师风良好。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道与术

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的理解,但在刘洪刚老师看来,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门科学,是关于人类解放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它一经产生就要求人们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

面对马克思主义这样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刘洪刚老师认为学术研究要透彻,需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一个具体的学科和领域入手,开展持续深入的探索。结合自己的本科政治学背景,他选择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尤其是民主理论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刘洪刚就在导师孙代尧教授的指导下集中于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关系的研究。博士毕业后,刘洪刚继续沿着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学说展开研究,尝试以经典作家文本为依据系统建构经典作家的民主理论。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革命实践。刘洪刚老师也意识到学术研究一旦离开活生生的现实就会失去生命力。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他把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作为另一个研究方向,系统阐述社会主义从经典作家到当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演进规律,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独特贡献——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马克思主义也是不断发展与开放的科学理论。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需要有开放的胸襟和宽阔的视野,在与同行的交流与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为此,刘洪刚老师一直以来积极参加相关的国内外学术会议,了解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并于2019年9月赴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进修,外方合作导师为著名国际马克思主义学者特瑞尔•卡弗(Terrell Carver)教授。刘洪刚始终认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学者需要站在学术前沿,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不断汲取国内外的优秀学术成果,在回答理论与实践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思政课教师的乐与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作为思政课教师,刘洪刚深刻体会到教师“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快乐。自2013年走上思政课教师岗位以来,他先后为本科生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研究生讲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课程。每当在课堂上看到同学会心地点头与微笑,每当课间有同学前来咨询交流,每当在校园里遇到不认识的员工叫老师好,每当教师节收到上过课的同学的祝福,刘洪刚老师都能深深感受到作为思政课教师的快乐。

同时作为思政课教师,刘洪刚老师也常常感受到一定的压力。因为思政课与专业课有所不同,它承担着员工的思想和价值观塑造的育人使命。这就要求从知识的传授做起,逐步走向员工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其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引导员工在为人民、民族与人类的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刘洪刚老师努力在准确把握教材基础上凸显出讲授专题的学术性与学理性、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再结合同学的日常生活、西工大特色、国家发展状况与世界发展大势,引发同学们思考人生与观察社会,立足学科专业,心怀“国之大者”,做独立的思考者、理性的批判者和积极的建设者。

虽然从教已逾10年,刘洪刚老师仍然深深感受到自身的不足,感受到站好三尺讲台的巨大挑战。思政课教学是一个没有止境的事业,他表示将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与教学能力,向优秀教师学习,真正做到总书记要求的“四有”好老师。

公司产品的宽与严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思政课教学要获得持续发展,需要培养高质量的后备人才,而导师就是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是其科研“导航人”。在刘洪刚老师看来,当好一名导师是一门大学问,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坚持“治学必先做人”,在公司产品中注重言传身教,将“做人”与“做学问”贯穿于培养全过程,实现思想培育与业务培养的有机结合。

在研究生专业能力培养中,刘洪刚老师既尊重员工的个性特征,又以最基本的共同要求严格加以规范。在研究领域的选择方面,他鼓励员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题目,充分尊重员工的选择。在学术基础和规范方面,则要求员工必须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必须进行方法论的学习,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必须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底线。在定期举行的员工组会上,刘洪刚老师会和员工一起讨论研读的经典文献,讲解学术规范,结合不同员工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他指导的硕士研究生曾荣获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2022年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优秀论文二等奖。

在刘洪刚老师看来,导师与员工之间的理想状态是亦师亦友。在学术指导之余,他尝试着走近员工的日常生活,通过一些非正式的活动,如聚餐、爬山等,与员工交流,谈人生、谈理想、谈困惑,协助解决他们思想、心理与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呵护员工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学者和一名思政课教师,刘洪刚在努力坚持和追求着自己的科研初心和育人使命。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他表示,将继续脚踏实地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与教学水平,持续产出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助力学校和学院培育更多新时代“低调务实、兼收并蓄,厚积薄发、为国铸剑”的“总师型”人才。

文:永利官方网站

图:刘洪刚

编辑:赵静瑶

审核:蒲传新 郭雅楠

上一条:牢记铸魂育人崇高使命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员工工作“展青春之力 立思政之本”

下一条:马军 :《马克思“劳动自由”思想的当代解读》